我的眼里“纸”有你
日期:2020-03-21 00:00:00  浏览量:255

    缘起

    纸作为幼儿生活常见的一种物品,因其种类多样,易操作等特点给幼儿的生活、游戏带来许多快乐。幼儿喜欢观察不同线条与图案的纸;喜欢摸摸、揉揉,感受其厚薄、软硬等特征;喜欢将纸折成自己喜欢的小玩物;更喜欢撕成各种造型:细细长长给娃娃做头发、一片一片像落叶飞舞……总之,纸已成为幼儿世界里有趣的游戏材料,他们沉浸于对纸的探究中,最近班级的一个偶发性事件,更是激发幼儿对纸的由来产生了新的兴趣。通过观察引导及一次次活动的尝试,我和孩子们开始了一场造之旅

    一、“如果我会造纸就好了!”

(一)这么多废纸,扔了好浪费呀!

    美工区里传来了一阵嘀咕声:“还有这么多废纸,扔了好浪费呀!”“有什么好办法把废纸重新变成一张完整的纸呢?”孩子们边嘀咕边拿来了双面胶,透明胶,胶棒等各种工具,他们粘的粘,糊的糊,想尝试用碎纸屑拼成一张完整的纸哎!我的纸还是一块一块的。”、“我的纸有些太碎了。”孩子们七嘴八舌地告诉我。葫芦:“如果我会造纸就好了,碎了再造!”

(二)什么是造纸

    老师问:“造纸有什么用呢?”朵朵说:“画画要用纸!”丁丁接着说:“还有做手工也要用纸!”燕燕说“上厕所也要用草纸的!”翔翔说:“我们还要用纸写字记录东西,就像我们的调查表一样。”于是我试着问“那怎么造纸呢?”孩子们说“造纸肯定会用胶水,粘在一起”、“造纸肯定需要一架机器”等。我继续追问“在没有机器造纸的时候,古代的人用什么东西代替纸的使用呢?”孩子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很好奇,“老师,古代的人会在木头上刻字”汤圆一脸认真地说,“我在书上看到过”

    幼儿的学习与经验:孩子们从一个小小的生活细节发现问题,主动提出探究愿望,他们对于造纸的原有经验是零散的、浅显的,因此及时捕捉到孩子们的兴趣点,通过自己尝试拼纸失败,燃起想造纸的热情,这为孩子的学习提供了一个有效的支架。(对接指南,找出一些具体、关键的经验,这样分析不具体、不聚焦。)

    教师的反思:《指南》中指出:幼儿的科学学习是在探究具体事物和解决实际问题中,尝试发现事物间的异同和联系的过程。老师可以多给孩子一些思考和选择的空间,让孩子们自己想办法用什么工具来修补这些纸,也可以在开始操作前先让孩子多观察纸张残缺的部分,看看残缺的部分都是些什么形状?怎么样的两个形状才可以变完整?这些都是还可以抛给孩子去思考的问题,也为后续的学习活动提供了新的问题和探究的愿望。

    二、古时候的人们用什么来记录?

    (一)古人用什么代替纸

    带着这个“小问号”,孩子们在家长的帮助下找到了许多答案:妈妈说古代人一开始是用结绳记事的方法来记录的!”“你看,这是甲骨,古人还会用它来写字记事。”“我爸爸和我从书上看到古代的人会在竹简上面写字呢!”“古人用这种青铜器来刻字记事的。”通过不同方式的调查与学习,孩子发现古时候的人们用很多方法来记录“可是这些东西太大了吧,怎么拿呀?”“是呀,写起来不方便还要用刀刻”“难怪他们要想办法造纸了!”孩子们一边分享着自己收集的成果,一边也感叹着古代人的智慧,但也发现了这些“纸”带来的不便。

  
    幼儿的学习与经验:幼儿在成人的帮助下去搜集答案,并尝试把结果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出来,并与他人分享交流。这样的信息交流目的有二:一是将幼儿零星的发现和经验在集体中共享,使同伴间能分享更多的发现信息和交流视角,二是提高大班幼儿对科学活动的表达能力和动手动脑探究和解决问题。(对接指南,找出一些具体、关键的经验。)
    教师的反思:在这个阶段,让孩子们带着问题与家长共同解决,通过多种不同的学习方式,并借助生活和学习经验,知道了古人没有纸的时候用什么代替纸、是用什么来记录的、为什么要造纸。这一系列问题的提出,把孩子们的疑问带到了古代,他们对古时候人们用什么代替纸有很大的好奇心,也想知道古人是怎么造纸的带着这样的疑问,通过与家长共同探索的亲子学习方式,孩子们收获了知识,家长也与孩子增进了亲子情感。

    (二)最早的纸是怎么造出来的

    最早的古人是怎么造纸的呢?通过带领孩子们学习《造纸术的故事》的绘本孩子不仅学习到了造纸术是中国四大发明之一,也从绘本中知道了关于蔡伦造纸的故事。还会用绘画的表达方式,在原有经验的基础上通过想象把古人造纸的每个过程画了出来。

    幼儿的学习与经验:孩子们通过绘本的学习,更直观形象地看到了古人造纸的方式,然后通过绘画记录流程再一次加深了对学习内容的理解,明确了古人造纸的步骤。(对接指南,找出一些具体、关键的经验,要用描述经验的词汇。)

    教师的反思:绘本作为一种资源,能更好的助推孩子的认知和经验,在这个环节,教师利用绘本这样的学习媒介,更好的帮助孩子们直观的了解了古人怎么造纸,用什么原料等等,减低了对于造纸这个过程的认知难度,使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加形象化。

    三、我来做做小“蔡伦”

    (一)第一次造纸

    孩子们在班级资源库中收集到了一些餐巾纸和废旧报纸作为原材料,撕成了碎片状利用浸泡搅拌的方式进行原料分离。

    经过一晚上的浸泡,在孩子们的期盼中,他们发现餐巾纸屑溶解了,报纸纸屑却没溶解。我们告诉孩子们科学实验存在着成功与失败,关键是体验科学实验的过程。我们就请纸浆做成功的小朋友,分一些自己的纸浆给没成功的同伴,一起进行下一步实验。

    接下来的步骤是打浆,孩子们把浸泡成功的纸浆投放在水盆中,并在水里撒入了纸浆和胶水一边晃动搅拌器让纸浆溶于水中,一边叽叽喳喳地说:“现在我是小蔡伦了,可以造纸了!”

  

    紧接着进行抄纸,孩子们把造纸框轻轻地放进水中,小心翼翼地抖了抖纸框,让纸浆更加均匀地平铺在网格上然后将造纸框拿了出来,平放在桌上,并放在太阳底下晾晒。两个小时后,纸干了,孩子们小心翼翼地把已经干了的纸从网上揭下来,有的用手摸一摸纸,有的贴在脸上感觉一下,有的大声呼喊“耶,我成功啦!造纸真有趣!”  

    造完纸后的第二天早上,美工区孩子把造纸的过程画成了一本“绘本书”

    

    幼儿的学习与经验:基于园本课程,我们这次的问题从绘本中找到了答案,孩子们知道了古人最早是怎么造纸的,亲自做了一回“小蔡伦”,虽然过程中也有失败的,但是所有人都愿意耐心地按照方法操作,通过小组间的合作,最终成功造出了纸。(对接指南,找出一些具体、关键的经验。)

    教师的反思:在这次的操作过程中,因为教室空间有限,每个组一个抄纸盆,一个个轮流会耗费很长时间,如果场地更大,每个人一个盆操作起来效率会更高。在选择原始材料的时候,应该给孩子们更多的资源,更多可以用于溶解再造的材料,从而造出更多样的纸,过程也会更有趣。   

    (二)第一次造纸问题

    在初次造纸时,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顺利地造出了纸。用同样的方法有的纸薄得都撕不下来;有的纸张厚薄不均匀……是什么原因呢?“我觉得肯定是他纸浆放的少了或者水放多了。”,“我觉得没有搅拌均匀”,“我觉得他肯定是没有来回多抄几次纸。”孩子们在自问自答中,似乎找到了答案。“我觉得他可以用热水泡泡看!”,“我觉得他可以多用几根木棒戳戳看!”“我觉得你要不用榨汁机直接榨吧”大家你一言我一语,想出了很多解决方法。 

    (三)第二次造纸:亲子合作

    为了满足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家长们也纷纷投入到造纸活动中来。在第二次制造的过程中,孩子们探索了上次问题的解决方案。

    第一,调整辅助工具——在再造的过程中,尝试用到了更多的机器,不再是单一的浸泡,比如用刀,打蛋器、搅拌机、破壁机、榨汁机等工具来制作纸浆,通过工具的加工,纸屑基本都能被工具磨碎,变得细腻,“无法溶解”的问题得到了解决。

    第二,调整搅拌时间——在解决了纸屑溶解的基础上,通过更长时间的搅拌,耐心的来回抄纸,最后发现,一开始“不成形”的问题也得到了解决,只要纸浆够细,水和纸浆的比例混合得正好,抄纸的之后小心仔细,慢慢来,就能成功抄出一张纸

    大班的孩子越来越独立了,他们已经可以勇敢地松开爸爸妈妈的手,尝试自己一个人去探索去发现去解决问题。一步一步自己来,最后也成功了!

    通过再次尝试,我们发现造纸真的一点都不难,而且真的特别有趣。我们不仅解开了第一次造纸中的疑惑,还发现了把纸做的更好的秘诀:原材料的选择不同,也会使纸张的颜色不同纸浆的细腻程度不同,造出来的纸的厚薄程度不同。最后的作品有的是正方形的,有的是圆形,有的是长方形,还有的是爱心型。

 

    幼儿总结“怎么才能成功做出一张纸?:纸浆要做的很细,用机器多搅碎一会儿,加水的时候要多加一点,搅拌的时候要搅拌均匀,抄纸的时候要来回多抄几次,不成功就洗干净网重新开始。幼儿总结“怎么把不能溶解的纸屑溶解呢?我们可以用工具,比如打蛋器、破壁机、榨汁机来搅碎,通过机器的帮助把纸浆打的更细。

    幼儿的学习与经验:《指南》中指出,成人要善于发现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充分利用自然和实际生活机会,引导幼儿通过观察、发现、比较、操作、实验等方法,学习问题和解决问题。在第二次造纸的过程中家长们积极鼓励孩子发现问题,并能正确引导孩子们解决问题,鼓励孩子动手动脑自主操作,最终掌握了成功造出一张纸的经验,也解开了一个个小问号(还有亲情、合作、问题解决能力等经验)

    教师的反思:在幼儿积极探索和尝试的过程中教师没有过多地干预和指导工具的选择是否合适、能不能增加搅拌的时间,这些问题都是靠幼儿自己尝试解决的幼儿充分地尝试一些错误的决定或动作,并不断地纠正,经验不断增加,使错误逐渐减少,直至最后获得成功。亲子操作让孩子不仅学会了造纸,还知道了怎么把纸造的更好,甚至能用不同的材料不同工具造出不同的纸,体会到了造纸的多样性。

    四、古代现代造纸有什么不同?

    亲子造纸结束后,孩子们带着自己的作品来班里分享,成成问“老师,为什么我们把纸浆明明做的很细了,做出来的纸还不是很光滑,和我们平时用的纸不一样,这张纸多光滑呀,现在的人造纸和以前的人造纸有什么不一样吗?”那就让我们一起来看视频找找答案。 并且这次我们还是用绘画的方式,画一画我们现在是怎么造纸的。

    最后,我们把古代和现代的造纸方式放在一起进行对比,孩子们发现古今人类的工作方式有着诸多不同。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工作方式也在不断进步。

    幼儿的学习与经验:通过观看视频,我们发现原来现在的人们是这样造纸的,多了很多层工序,同样这次孩子们还是自己动手把现代造纸的流程图画了下来,首先要先伐木。然后削皮,然后把纸浆变成白纸,然后切片,然后再漂白,最后裁切之后做包装就可以卖了。孩子们看了视频之后也感慨良多,原来现在的造纸这么麻烦呀,比以前麻烦多了,多了这么多步骤,怪不得又白又光滑又好看呢!

    教师的反思:通过对现代造纸技术的学习以及古今造纸技术的对比,孩子们的知识得到进一步巩固。如果条件允许,真的很想带孩子们去造纸厂亲眼看一下现代造纸的流程。实践出真知,只有让孩子们亲身经历体验,才能对知识有深刻理解。

    五、魔法玩趣味多

    造纸成功之后,孩子们跃跃欲试想用自己造的纸玩一玩。有的孩子说,我们造的纸像宣纸,可以用来练书法、画国画,于是在初春时节,随着春风拂柳、绿草茵茵,一幅幅水墨作品跃然纸上

    甚至那些造失败的纸被王睿婕小朋友卷一卷,剪一剪,捏一捏,居然做成了一块块小年糕,摆放进了娃娃家的货架上。

 

    其他孩子收到了王睿婕的启发,把纸卷一卷,剪一剪,搓一搓,就变成了细细长长的小纸条,有人说像面条,有人说像蚕宝宝,有人说像小绳子。绳子变长变粗,又可以玩跳绳,单人跳、双人跳…… 多余的小绳子也被孩子们玩起了挑花线。

 

    幼儿的学习与经验:孩子们的想法是无穷无尽的,一堆实验失败品在他们眼力能有那么多的玩法,直接把这些废纸“玩活了”从美术到体育动静结合,孩子们不仅有创新的游戏,还能把“旧游戏新玩”,把纸带到了各种游戏中去。

    教师的反思:在“玩”这个方面,孩子甚至可以当我们的老师,只要学会放手,给孩子们自由想象自由创造的空间,他们能给我们带来无尽的惊喜,远远超过我们的想象!

    六、节约用纸靠大家

    我们和纸发生了这么多好玩的事以后,孩子们又有疑问了,有个男孩问我,老师我们每天有要用好多纸,画画,折纸,剪纸都要用纸,上厕所也要用餐巾纸!工厂里来得及造吗?一旁的孩子听到了说“那你就少用一点呗,节约用纸!”。最后,我们通过一首儿歌的学习,让孩子们更加深刻地体会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幼儿的学习与经验:健全的教学,肯定不只是单方面的,虽然通过这次学习,我们体验到了造纸和玩纸的乐趣,也借此机会给孩子灌输环保意识,告诉孩子们造纸的资源是有限的,要学会珍惜,节约用纸

    教师的反思:在儿歌声中,本次造纸学习愉快的结束了。孩子们不仅收获了知识,知道了古代人们是怎么工作的,也知道了和现代的人们工作有什么不同更重要的是,他们亲身参与了整个过程,体验了造纸的快乐不仅大胆提出了自己问题,也能积极动脑去解决问题。孩子们给我的惊喜是远远超出想象的,他们比我们想象中更聪明,更能干。

    课程尾声:本次的活动是以造纸为主线,以造纸过程中引发的一系列问题为辅线进行的。通过这一系列活动,不仅引发了幼儿对造纸的好奇和兴趣,积累了造纸活动中的各种经验,更萌发了幼儿对后续生活中科学现象的好奇和猜想学习过程给予了孩子无限可能,课程每一个环节都是孩子建构经验的过程孩子在探索、操作、思考、辨析的过程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也培养幼儿科学态度和科学思维在本次活动中,教师扮演的是观察者,引导者,支持者的角色,而孩子则是课程的主人,正因为有了他们的参与,他们的思考,我们的课程才有了意义。